≡ 栏目: 新闻动态 ≡ 发布时间: 2021-10-08 ≡ 点击数: 859 来源:网络转载
从“辅助驾驶”到“自动驾驶”,从“单车智能”到“车路协同”,从“软件OTA”到“软件定义汽车”,近几年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取得积极发展,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
赛迪智库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2020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呈上涨趋势,2020年产业规模达到2556亿元,同比增长54.3%。开放测试区域超过5000平方公里,测试里程超过500万公里。
智能网联汽车在政策、标准、创新、应用等场景方面不断完善,直接推动了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整个投融资水平的提升。然而,准入管理的不完善,各地统筹规划的缺失联动,融资途径和退出渠道的匮乏等因素依然掣肘产业的发展。
统筹规划 严格准入管理
当前,装载驾驶辅助系统的汽车逐步成为中高端车型“标配”,新车市场渗透率超1/3,自动驾驶系统积极推进测试和示范运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在技术创新的同时,急迫呼唤相关法规、监管、标准的配套。
在9月26日举办的2021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主题峰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总工程师刘法旺表示,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树立民族汽车品牌,首先要加强智能网联汽车准入管理。
“伴随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和自动驾驶的投入使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安全风险快速增加。加强智能网联汽车准入管理,既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坚守安全底线的要求。”刘先旺表示。
在其看来,在准入安全管理方面,目前主要面临三大挑战。第一是测试验证评价自动驾驶的安全性。自动驾驶这套系统工程很复杂,很难保障场景覆盖、逻辑覆盖。自动驾驶高度依赖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提高算法的可解释性,是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此外,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如何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落地,也需解决。
第二是智能网联汽车,尤其是自动驾驶的技术和产品还在持续迭代更新,对于准入管理和精度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伴随新技术和汽车行业的融合,基础硬件趋同,软件定义功能,数据驱动设计,成为趋势。为提高用户的体验,提高服务效率,OTA升级越来越频繁,这不仅关系到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对于产品的生产一致性监管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第三是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监管,需要跨行业部门之间交叉协同。当前背景下,汽车的内涵和外延均在发生变化。此前,围绕汽车全生命周期,发改委、工信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相关的行业部门已经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体系。在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蓬勃发展的背景下,相关行业部门之间需加强协同,更好服务于整个行业的监管。
“针对智能网联汽车准入管理涉及到跨行业部门间的交流和协同,我们目前正在与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中心加强合作,推动战略合作,希望在准入管理、道路交通安全复合型等领域里面,加强合作,形成更加系统完备的体系,欢迎更多的行业管理的研究机构参与相关的工作,共同助力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刘法旺说。
据了解,今年3月工信部牵头成立了智能网联汽车推进组,协同推动政策法规、标准、测试示范等一系列工作。目前,准入管理有序推进,采用试点的方式积累经验和数据,进一步细化提出原则要求,推动标准体系建设。
中国汽车技术中心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吴志新提醒,智能网联汽车测试既要加强统筹的规划,又要避免资源的过剩导致浪费,每个地方都想建一个封闭的测试区,大家建的都不相同,测试的结果互认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建议各地方要加强统一规划,当然统筹规划有赖于更高层相关部委给大家一个指导的规则。
最新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报告(顺义指数2021)》数据显示,近几年在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正在逐渐建立健全,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检测、认证、准入程序,尽管没有完全到位,但在逐渐加快完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逐渐由示范运营正在向商业化运营过渡。不少自主品牌汽车纷纷在这一领域布局,提出把智能网联功能作为汽车产品的差异化竞争的核心手段。从车载设备、检测认证、安全等等标准体系出发,一汽、东风等自主品牌汽车均提出了未来5年的发展路线图。
“建议进一步完善标准法规体系,健全产品检测认证的机制,尤其是相关部门,协会和相关机构应该进一步完善相关智能网联相关技术的标准,认证标准,建立健全产品的检测认证机制,有序推动产品的整个市场化进度,标准的引领、法规的引领非常关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文强建议。
资本逐鹿 智能驱动新金融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技术进步、商业模式创新离不开资本的力量,资金的投向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变革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当前,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不断涌现出大量投融资机会,成为各路资本投资的热土。
仅仅今年8月,国内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吸金数超过数十亿人民币,不含整车,涉及融资事件近20起,覆盖领域包括芯片、激光、雷达、自动驾驶及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等。
在9月28日举办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投融资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财务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翁啟文在致辞中表示,智能网联汽车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跨界融合的经典应用场景,也是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深度融合的综合试验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投融资应注意三个方面:第一,锚定战略发展方向;第二,选定重点投资领域;第三,深化产融科技合作。
新一轮科技革命驱动产业变革,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成为发展方向,汽车产业重塑转型,从传统“生产型制造业”升级转型为“服务型制造业”。复星全球合伙人、复星创富联席总裁徐欣认为,“以投带引”是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投资的“秘笈”,该模式探索出既能通过政府部门有力支持又能体现市场化的合理路径。
“智能网联汽车汽车产业是科技密集度和科技强度最大的产业。我们面临的三个方面的投资机遇是,产品升级,服务和设计的转型,以及整个汽车技术链和供应链的价值重构。”徐欣说。
东风日产汽车金融有限公司总裁郝森(Hermann Hauser)预测,新零售将促使主机厂商业模式的升级,新金融将助力主机厂商业模式的升级,新科技将为智能车联加大新金融的潜力空间。
“智能网联汽车加大了对于新金融的潜力空间,为整个行业提供了新的金融发展机遇。顾客们希望找到新的支付方式,例如对充电、加油、停车服务,都能够进行车载支付。未来,东风日产将更好的发展汽车租赁、保险服务,这是我们的发展方向。”郝森表示。
由赛迪智库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投资环境和融资水平报告》数据显示,从总体上来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投融资总额和投融资事件呈逐渐快速增长的态势。2016年-2021年上半年,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投融资额度呈整体攀升态势,由2016年的30亿元攀升到了2020年的225亿,投融资事件稳步增长,同比增长53.1%。
从整个投融资领域来看,八大领域当中主要投融资活动主要集中在智能网联汽车解决方案、车联网和Robotaxi。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和车联网,高达75.5%。从融资金额来看,自动驾驶的系统解决方案和Robotaxi两者占到了72.2%。其中,自动驾驶投融资呈逐年递增态势,是八个领域中最为活跃的环节,从2016年的4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73亿元。Robotaxi领域特点是单比的融资额度比较高,整体处于资本的消耗阶段,研发投入比较大,2020年以来,以滴滴为代表的典型单比融资均在5亿元以上。
“车联网领域融资水平比较高,但投融资事件呈现出逐渐回落的态势。其他几个领域整体投融资活跃度不是非常高,但可以看到2021上半年,雷达、算法、芯片三个领域活跃度呈上升态势,投融资事件超过了2020全年水平。”赛迪智库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关兵表示,“希望在投融资领域加快产能合作,鼓励鼓励企业科创板、创业板上市,直接融资为主,进一步优化间接融资渠道,丰富创新产品,共同打造产业发展的良好投融资环境。”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9家智能网联汽车企业成功上市,6家集中在上海和深圳。并购方面,整个智能网联汽车案件非常少,2016年以来,并购案件一共7起,其中北京、广州、杭州、天津各1件,整体活跃度仍然不高。
值得关注的是,资本市场改革有望进一步破冰和提速。2020年我国推出了创新板改革试点注册制,科创版有望成为资本市场的试验田和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主阵地。而近期刚刚成立的北京证券交易所,也将为专精特新的企业提供更多可能性,有望缓解这一领域资本量投入较大的先进分支行业,提供更多融资途径和退出渠道。
从“辅助驾驶”到“自动驾驶”,从“单车智能”到“车路协同”,从“软件OTA”到“软件定义汽车”,近几年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取得积极发展,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
赛迪智库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2020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呈上涨趋势,2020年产业规模达到2556亿元,同比增长54.3%。开放测试区域超过5000平方公里,测试里程超过500万公里。
智能网联汽车在政策、标准、创新、应用等场景方面不断完善,直接推动了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整个投融资水平的提升。然而,准入管理的不完善,各地统筹规划的缺失联动,融资途径和退出渠道的匮乏等因素依然掣肘产业的发展。
统筹规划 严格准入管理
当前,装载驾驶辅助系统的汽车逐步成为中高端车型“标配”,新车市场渗透率超1/3,自动驾驶系统积极推进测试和示范运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在技术创新的同时,急迫呼唤相关法规、监管、标准的配套。
在9月26日举办的2021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主题峰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总工程师刘法旺表示,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树立民族汽车品牌,首先要加强智能网联汽车准入管理。
“伴随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和自动驾驶的投入使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安全风险快速增加。加强智能网联汽车准入管理,既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坚守安全底线的要求。”刘先旺表示。
在其看来,在准入安全管理方面,目前主要面临三大挑战。第一是测试验证评价自动驾驶的安全性。自动驾驶这套系统工程很复杂,很难保障场景覆盖、逻辑覆盖。自动驾驶高度依赖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提高算法的可解释性,是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此外,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如何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落地,也需解决。
第二是智能网联汽车,尤其是自动驾驶的技术和产品还在持续迭代更新,对于准入管理和精度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伴随新技术和汽车行业的融合,基础硬件趋同,软件定义功能,数据驱动设计,成为趋势。为提高用户的体验,提高服务效率,OTA升级越来越频繁,这不仅关系到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对于产品的生产一致性监管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第三是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监管,需要跨行业部门之间交叉协同。当前背景下,汽车的内涵和外延均在发生变化。此前,围绕汽车全生命周期,发改委、工信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相关的行业部门已经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体系。在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蓬勃发展的背景下,相关行业部门之间需加强协同,更好服务于整个行业的监管。
“针对智能网联汽车准入管理涉及到跨行业部门间的交流和协同,我们目前正在与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中心加强合作,推动战略合作,希望在准入管理、道路交通安全复合型等领域里面,加强合作,形成更加系统完备的体系,欢迎更多的行业管理的研究机构参与相关的工作,共同助力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刘法旺说。
据了解,今年3月工信部牵头成立了智能网联汽车推进组,协同推动政策法规、标准、测试示范等一系列工作。目前,准入管理有序推进,采用试点的方式积累经验和数据,进一步细化提出原则要求,推动标准体系建设。
中国汽车技术中心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吴志新提醒,智能网联汽车测试既要加强统筹的规划,又要避免资源的过剩导致浪费,每个地方都想建一个封闭的测试区,大家建的都不相同,测试的结果互认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建议各地方要加强统一规划,当然统筹规划有赖于更高层相关部委给大家一个指导的规则。
最新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报告(顺义指数2021)》数据显示,近几年在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正在逐渐建立健全,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检测、认证、准入程序,尽管没有完全到位,但在逐渐加快完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逐渐由示范运营正在向商业化运营过渡。不少自主品牌汽车纷纷在这一领域布局,提出把智能网联功能作为汽车产品的差异化竞争的核心手段。从车载设备、检测认证、安全等等标准体系出发,一汽、东风等自主品牌汽车均提出了未来5年的发展路线图。
“建议进一步完善标准法规体系,健全产品检测认证的机制,尤其是相关部门,协会和相关机构应该进一步完善相关智能网联相关技术的标准,认证标准,建立健全产品的检测认证机制,有序推动产品的整个市场化进度,标准的引领、法规的引领非常关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文强建议。
资本逐鹿 智能驱动新金融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技术进步、商业模式创新离不开资本的力量,资金的投向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变革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当前,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不断涌现出大量投融资机会,成为各路资本投资的热土。
仅仅今年8月,国内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吸金数超过数十亿人民币,不含整车,涉及融资事件近20起,覆盖领域包括芯片、激光、雷达、自动驾驶及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等。
在9月28日举办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投融资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财务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翁啟文在致辞中表示,智能网联汽车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跨界融合的经典应用场景,也是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深度融合的综合试验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投融资应注意三个方面:第一,锚定战略发展方向;第二,选定重点投资领域;第三,深化产融科技合作。
新一轮科技革命驱动产业变革,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成为发展方向,汽车产业重塑转型,从传统“生产型制造业”升级转型为“服务型制造业”。复星全球合伙人、复星创富联席总裁徐欣认为,“以投带引”是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投资的“秘笈”,该模式探索出既能通过政府部门有力支持又能体现市场化的合理路径。
“智能网联汽车汽车产业是科技密集度和科技强度最大的产业。我们面临的三个方面的投资机遇是,产品升级,服务和设计的转型,以及整个汽车技术链和供应链的价值重构。”徐欣说。
东风日产汽车金融有限公司总裁郝森(Hermann Hauser)预测,新零售将促使主机厂商业模式的升级,新金融将助力主机厂商业模式的升级,新科技将为智能车联加大新金融的潜力空间。
“智能网联汽车加大了对于新金融的潜力空间,为整个行业提供了新的金融发展机遇。顾客们希望找到新的支付方式,例如对充电、加油、停车服务,都能够进行车载支付。未来,东风日产将更好的发展汽车租赁、保险服务,这是我们的发展方向。”郝森表示。
由赛迪智库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投资环境和融资水平报告》数据显示,从总体上来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投融资总额和投融资事件呈逐渐快速增长的态势。2016年-2021年上半年,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投融资额度呈整体攀升态势,由2016年的30亿元攀升到了2020年的225亿,投融资事件稳步增长,同比增长53.1%。
从整个投融资领域来看,八大领域当中主要投融资活动主要集中在智能网联汽车解决方案、车联网和Robotaxi。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和车联网,高达75.5%。从融资金额来看,自动驾驶的系统解决方案和Robotaxi两者占到了72.2%。其中,自动驾驶投融资呈逐年递增态势,是八个领域中最为活跃的环节,从2016年的4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73亿元。Robotaxi领域特点是单比的融资额度比较高,整体处于资本的消耗阶段,研发投入比较大,2020年以来,以滴滴为代表的典型单比融资均在5亿元以上。
“车联网领域融资水平比较高,但投融资事件呈现出逐渐回落的态势。其他几个领域整体投融资活跃度不是非常高,但可以看到2021上半年,雷达、算法、芯片三个领域活跃度呈上升态势,投融资事件超过了2020全年水平。”赛迪智库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关兵表示,“希望在投融资领域加快产能合作,鼓励鼓励企业科创板、创业板上市,直接融资为主,进一步优化间接融资渠道,丰富创新产品,共同打造产业发展的良好投融资环境。”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9家智能网联汽车企业成功上市,6家集中在上海和深圳。并购方面,整个智能网联汽车案件非常少,2016年以来,并购案件一共7起,其中北京、广州、杭州、天津各1件,整体活跃度仍然不高。
值得关注的是,资本市场改革有望进一步破冰和提速。2020年我国推出了创新板改革试点注册制,科创版有望成为资本市场的试验田和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主阵地。而近期刚刚成立的北京证券交易所,也将为专精特新的企业提供更多可能性,有望缓解这一领域资本量投入较大的先进分支行业,提供更多融资途径和退出渠道。